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19日电 题:石榴花开满园芬芳——探寻“模范自治区”民族团结的“密码”
新华社记者于长洪、柴海亮、勿日汗
内蒙古的九月,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民族团结进步月。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70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照耀下,被称为“模范自治区”的内蒙古始终保持着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日益巩固。
文化认同培植民族团结坚实根基
在草原城市锡林浩特,几乎每个人的清晨都是被几碗热气腾腾的蒙古奶茶唤醒,35岁的汉族市民李想也不例外。产自湖北的砖茶熬成茶汤,加入内蒙古草原的牛奶,再搭配蒙古族奶食、肉食和汉族传统面食……这是这户汉族家庭每天的早餐,也是这座多民族杂居城市很多家庭的早餐?!昂仍绮枇寺??”是这里的人们早晨见面后的标准问候语。几百年前汉族茶文化与蒙古族游牧文化相融产生的蒙古奶茶,如今已是内蒙古很多地区人们共同的生活习惯。
“内蒙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鼓励和引导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蹦诿晒抛灾吻裎魅纹娼跤袼?。
在国际音乐节的舞台上,鄂温克族歌唱家其其格玛的歌声与蒙古族音乐家那日苏的马头琴旋律碰撞出独特的“火花”,让台下的国外听众领略了中国音乐的魅力。安达组合,这个由鄂温克族、蒙古族艺术家组成的原生态音乐组合,唱着内蒙古多民族的古老民歌,走进世界30多个国家,被音乐界公认为是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成功案例。
多民族文化和谐共存得益于内蒙古扎实推进的民族团结教育,它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内蒙古中小学生新学期第一课均有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所有高校大一开设公共课《民族理论》,每年九月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已连续举办36年。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金炳镐说:“内蒙古是全国最早进行民族理论政策普遍教育的地区,这对建立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理念起到重要且长效的作用?!?/p>
共同发展让民族团结之花竞相绽放
“湖水平静,鸿雁就平安”,生活在内蒙古的人们深知这句蒙古族谚语的道理。在安定团结的沃土上,民族团结之花竞相绽放,每一个民族都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最好的民族团结就是共同发展。多年来,内蒙古始终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发展上,并将发展成果化为各族人民福祉。70年来,内蒙古经济总量由1949年的7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7万亿元,增长595倍;人均GDP由1949年前的120元增加到6.8万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内蒙古贫困人口已减至15.24万人,贫困发生率降到1.06%……
发展的红利转化成为各族群众心中满满的获得感,让他们对安定团结倍感珍惜。有着欧洲人的面孔、说着地道东北话的孙梅是俄罗斯族,生活在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9年前,在国家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的支持下,她与当地很多俄罗斯族人一样,办起俄罗斯特色民宿,从此彻底摆脱贫困。她说,经营民宿政府给启动资金,孩子上学不收费,生病报销医药费,改危房、建新房都有国家补助……当下是获得感和幸福感最强的时代,希望以后的日子就这样太平、富足。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内蒙古的发展提供保障。内蒙古通过地方立法使《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多项自治权落到实处;制定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如《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等;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3件自治条例和30多件单行条例全面保障这3个人口较少民族充分行使自治权;一批又一批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各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守望相助让各民族如石榴籽般抱在一起
内蒙古1/8以上的家庭是多民族混合家庭,“民族团结户”随处可见。正是一个个汇聚民族团结大爱的小家庭,让中华民族大家庭如石榴籽般紧紧抱在一起,如吸铁石般牢牢吸在一处。
陈巴尔虎旗回族企业家夏民山有一个由回、汉、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满6个民族组成的45口人大家族。精致的穆斯林绣花帽、华丽的蒙古袍、庄重的鄂温克袍、艳丽的达斡尔绣花坎肩……他家的家庭聚会上,各民族服饰争奇斗艳,各民族语言汇聚一堂,其乐融融。
在夏家每一位成员心中,守望相助不是空洞的口号、宏大的话题、悬挂的奖章,而是根植于一言一行的点点滴滴。夏民山的大哥制作了一辈子蒙古包和牧业生产工具,是当地蒙古族和鄂温克族牧民最信赖的铁匠;妹妹经营着一家牛肉干店,是蒙古族朋友教会她制作技艺;夏民山的食品厂失火后,来自不同民族的朋友伸出援手,俄罗斯族的朋友还给他介绍列巴加工工艺,帮助他尽快恢复生产……
“内蒙古积极构建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使各族群众交真心朋友、做和睦邻居、结完美婚姻,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逼娼跤袼?。
在内蒙古,各民族间的守望相助有着悠久的传统。为发展航天事业,额济纳旗的蒙古族牧民三迁家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遭遇饥荒时,蒙古族牧民敞开胸怀接纳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名孤儿;在乌兰浩特市三合村,朝鲜族把种水稻的技术传授给蒙古族,蒙古族把养畜的本领教给朝鲜族,共同致富……
70多年来,团结互助的基因在内蒙古一代一代传承,激励着草原儿女积极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