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8月1日电(记者张海磊)8月1日,北京世园会迎来“四川日”?!靶苊ùㄐ小薄八筇旄薄笆裢窭础比鲋骶扒?,集中向游客展示了四川历史悠久的人文底蕴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地处长江上游,四川生态环境地位独特。20世纪90年代,四川相继启动天然林?;すこ?、退耕还林、土地荒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为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位于涪江与沱江的分水岭岭脊的资阳市乐至县,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造绿行动。
据孔雀乡孔雀寺村党支部老书记陈国玺回忆,以前全县水土流失严重,被称为“石头城”,一眼望去寸草不生,一片荒山,“1979年大旱,颗粒无收,地上都是一道道裂缝?!?/p>
1981年,乐至开始尝试造林,陈国玺带领村民们加入进来,“光着脚,戴着斗笠,在山上一干就是一天?!?0年代末,因为天保工程,乐至又掀起一波造林热潮。
30多年,乐至县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从1.37%到如今的近43%。为解决四川省丘陵区“山绿民不富”的问题,乐至县与四川省林科院于2013年开始建设林业科技示范园区。2017年9月1日,原国家林业局批准该园区为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如今,75岁的陈国玺在园区务工:“肚子饱了,票子也有了?!?/p>
2018年四川省森林覆盖率为38.83%,作为长江出川的最后一道关口的泸州去年的森林覆盖率为50.6%。
“一到下雨,山上就滑坡,泥沙经常把出村的公路堵住?!被匾淦鹜烁沽种暗拇遄?,纳溪区白节镇高峰村四社社长张治国感慨很多。以前村民普遍种粮食,但是高峰村整体坡度较高,村民的收成并不好。
纳溪区位于长江支流永宁河与长江的交汇处,2002年,这里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每亩地既有粮食保障,还有补贴,看到国家政策后,张治国和村民的疑虑逐渐打消,加入退耕还林的队伍。2002年、2003年全村总共退耕还林187亩,他因完成37亩而成为退耕还林大户。
如今的高峰村已成了“无粮村”,荒山上、曾经种粮的地里都是随风摇曳的竹子,通村公路向葱葱郁郁的竹林深处延伸。
目前,村民们正在享受由竹林带来的生态红利。
2016年,张治国在竹林下养殖1.5万只土鸡,开始探索林下赚钱的路子。如今,他200多亩的竹林里除了养殖,还种了菌类。最近是棘托竹荪收获的季节,采摘、烘干、装袋……近100名村民在他这里打工?!爸裣轮种簿?,一亩的投入有1.5万元,但收入有4万元。一年下来,总收入能有100多万元?!闭胖喂樯?。
据了解,2002年至2015年,纳溪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面积18.88万亩。
在巴蜀大地绿意渐浓的同时,若尔盖向沙漠化土地宣战也持续了20年。
若尔盖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若尔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因第四纪末期冰川的剧烈运动、气候逐渐变暖、降雨量减少、鼠害严重、过度放牧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若尔盖沙化严重。
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当地把在冻土、低温、酷寒等不利条件下与沙漠作战的经验和技术梳理成可借鉴的“治沙宝典”。现在,土地沙化趋势减缓的若尔盖,正在建设川西高原生态修复示范样板地。据四川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20多年的治理期内,四川已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80万亩。
长江上游绿意浓,锦绣天府添秀色。当森林的“量”达到优化环境的目标后,四川开始考虑如何让群众享受到森林的“质”感。目前,一大批森林城市、康养小镇正拓展着生态旅游新业态。据了解,世园会“四川日”将持续到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可以通过四川绿色产业招商推介会、四川旅游推介会、文艺演出等丰富的活动近距离感受蜀山蜀水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