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型“大嘴巴”,两侧“长”了一对小翅膀,“大嘴巴”后面拉着薄纱制的长尾巴,静静地“躺”在中国海监108号船甲板尾部40多个小时,无人问津。
7月18日7:30,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海洋中心”)海洋化学室霍城副研究员走到“大嘴巴”前,摆放了采样瓶和工具箱。
难道今天海上作业需要用到这个“大嘴巴”?这样能采集到水样吗?
站在一旁的霍城看出了记者的疑惑。他一边忙活着手中的活儿,一边向记者介绍说,这个是“双体船采样器”,此网具由海洋中心自主研发而成,主要用于表层海水中的微塑料采集,是我们监测微塑料的“秘密武器”。
记者上前一探究竟,原来这个“秘密武器”在于网衣底部连接的网底管,收集的水样就存放在网底管内。再加上网衣是由蚕丝网制作而成,属于环保材料,不存在塑料成分,这样得出的检测数据可以确保更加真实准确。
“现在时间8:50,抵达微塑料作业站位,各位监测人员开始采样?!贝沾戳斯悴ド??;舫峭?名监测人员已经做好安全措施,等候在双体船采样器旁。
记者了解到,微塑料是环境中尺寸小于5mm的塑料碎片、薄膜和纤维等。今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8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渤海、黄海和南海的监测区域表层水体微塑料平均密度为0.42个/立方米。
“大量研究证明,粒径小于5mm的微塑料普遍存在海洋中,且由于其粒径小,可被浮游动物、贝类、鱼类、海鸟和哺乳动物等海洋生物摄食并随食物链迁移?!敝行幕彝跤ǜ毖芯吭备嫠呒钦?。
“为使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我们通常需要采集大体积(上百立方米)海水样品?!蓖跤ㄋ?,开放水体的微塑料样品通常采用不同网目的网衣,常用的网衣孔径约300μm。
转眼间,双体船采样器被吊挂在银色的绞车钢缆绳上,绞车操作手将其放到了指定位置。为避免污染,监测人员在采样前先对网具进行了冲洗。
随后,双体船采样器开始“大显身手”。十分钟后,它被缓缓收回,网底管内盛满了此次监测所需的水样?;舫嵌紫吕?,轻轻地打开网底管开关,小心翼翼地把水样采集瓶放在网底管底部。水样慢慢地流入采样瓶内,完成后立即现场保存。
记者了解到,采集的水样必须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由于环境样品中通常含有机质、藻类、木制品等各种干扰杂质,一般无法对微塑料样品直接进行分析,需要对样品进行分离提取。
据悉,不管是水体还是沉积物,从海表到海底,以及海洋沉积物中,都发现微塑料的存在。海鸟、鱼类、底栖动物、浮游动物等海洋生物摄食微塑料后,会损害其消化道或刺激胃肠组织产生饱胀感而停止进食,其所携带的有毒有害物质也会对海洋生物产生不利影响。(记者 陈婉 陈斯伟)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