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3月11日电 题:小崔返乡记
新华社记者杨三军、康锦谦、李华梁
仲春的川北大地,麦苗青青,菜花金黄。
在绵阳市三台县立新镇新景村绿油油的蔬菜基地,记者见到“80后”小伙儿崔兴江时,他正忙得不可开交,手机响个不停。
“最近来村里订购蔬菜的客商有点多。另外,团县委抽调我去八洞镇付家垭村开展产业扶贫……”连续接了几个电话,崔兴江有些不好意思。
“小崔不错,能干得很!”田间地头上,乡亲们对他赞不绝口。
然而,崔兴江刚回村里时,村民议论纷纷,很多人并不看好他?!昂煤玫囊桓龃笱?,那么好的工作都不要了,跑回村里当啥子农民哦?!?/p>
村民说的不假。崔兴江的父母都是村里的农民,他大学毕业后,在中石化一家销售公司工作,年收入十几万元,曾是父母的骄傲和乡亲们称赞的对象。
“当初辞职,主要是有一件事深深刺痛了我?!贝扌私嫠呒钦?,2010年春节他回家过年,初四那天,母亲一大早就推着一筐小白菜出去卖,说好的中午12点前回家吃饭,但是到了下午1点多还不见人影。
数九寒冬,川北农村格外阴冷。放心不下的崔兴江一路寻找,最后发现母亲还推着那筐没卖出去的菜,正和一个菜贩“纠缠”。
“母亲告诉我,商贩不要她的菜,因为没有提前打招呼,还说‘我想要就要,不想要就不要’?!贝扌私奶鄣厮?,“母亲当时又生气又着急,加上天气冷,嘴唇都发紫了……”
事后,崔兴江在左邻右舍打听到,类似的事情在村里很普遍?!芭┟裥量嘀值悴吮揪筒蝗菀?,卖菜时挣不到几个钱不说,还要看人脸色。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振兴,如果市场销路打不开,不仅生产规模小的农民不能融入现代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振兴更无从谈起。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一切?!贝扌私嫠呒钦?。
就在这一年,年仅24岁的崔兴江毅然辞职,回到村里流转了100多亩地,当起了菜农。自己积攒的20万多元,还借了20万元,全投了进去。
“当时家里人一致坚决反对,父亲气得要打我,母亲至少半年没跟我说话?!?/p>
由于不懂技术,加之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种菜的第一年,崔兴江便“败走麦城”,不仅成本收不回,还欠下了外债。
“我就不信这个邪!”崔兴江一方面冷静分析失败的教训,一方面多方学习,上网查资料,外出考察,多方请教蔬菜种植专家和市场销售行家。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不懈努力,2012年,他的蔬菜基地终于扭亏为盈,全年收入达到75万元。
致富后的崔兴江没有忘记父老乡亲,更没有忘记自己返乡创业的初心。他主动把自己学到的种菜技术和销售经验传授给周围村民,还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商标,统一技术、品牌和销售等各环节,带领乡亲们“抱团”合力闯市场。
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新景村的蔬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0多亩发展到1000余亩,全村400多户村民家家参与蔬菜规模种植,年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
新景村的蔬菜种植也辐射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去年,立新镇蔬菜种植面积达1.7万亩,蔬菜日产销量约100吨,全年产值达1.2亿元。由于抓住了市场营销这个现代农业的“牛鼻子”,蔬菜不仅畅销川内市场,还远销重庆、陕西、广东等地。
“能带头致富,还能带领群众致富?!贝扌私唤龅玫搅讼缜酌堑娜峡珊托爬?,还被选为三台县党代表,获评县五一劳动奖章和感动梓州十大先锋等荣誉称号。
作为优秀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他还进入了三台县委组织部的视野,成为立新镇党委、政府的村后备干部定向培养对象,2018年底,被推选为新景村党支部副书记。
“不离土不离乡,照样致富奔小康。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更是大有可为!”对于自己当初辞职返乡的决定,崔兴江丝毫不后悔,而且对未来充满信心。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