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与状态决定“攻坚战”质量
进入2019年,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扶贫干部的心态和状态,直接决定了脱贫攻坚的进度和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6800多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这些成绩的背后,有千千万万扶贫干部的日夜奋战和艰辛付出。
众所周知,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2”“白+黑”“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是许多基层扶贫干部工作和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除了繁重的任务和沉重的压力,他们还要面对工作和家庭不能兼顾的苦恼。
但也要看到,在脱贫攻坚中,有一些干部作风漂浮,满足于“走读式”驻村、“慰问式”帮扶、“交差式”摘帽。更有甚者,将扶贫资金看作“唐僧肉”,贪污挪用、虚报冒领、优亲厚友。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期,一些扶贫干部进入倦怠期,后劲不足,缺少冲刺劲头和状态。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干部。对于扶贫干部,必须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确保他们真正扑下身子,带领贫困群众脱贫。
严管扶贫干部,就要把好“选派关”、用好“问责棒”。具体而言,就是在干部选派中要严选慎派,不能应付了事;在日常管理中要严管细考,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对工作不力的干部要严惩实督,加大问责。
对扶贫干部要严管,更要厚爱。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基层扶贫干部压力大、任务重,对他们既要提要求、压担子,也要多关爱、多鼓励。对扶贫干部的厚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出实招、见实效。
厚爱扶贫干部,要在体制机制上为他们“多着想”,在工作和生活中对他们“多关心”。在工作上,上级部门要多担当,不能简单以发文、督查或问责推进工作,变层层传导压力为层层推卸责任,同时应注重在脱贫一线发现、提拔和使用干部。在生活中,要保障扶贫干部基本生活条件和合理待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冲刺阶段,更需要严管厚爱广大扶贫干部,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span>记者 刘国政 刘彤 周相吉 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