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8日讯 李克强总理对非洲的访问“实”字当头,以令人印象深刻的经贸互惠之实、产业转移之实、装备输出之实、基础设施助建之实、投资多样化之实和人文交流之实,有力推动了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的跨越和提升,使中国梦与非洲梦的结合变得更加现实可期。
如果说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访非洲指明了新时期中非关系发展的大方向,那么李克强的非洲之行则具体化了新时期中国对非政策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有着“461”这样一个富有想象力、聚合力、拓展力的名字。
“461”,就是坚持平等相待、团结互信、包容发展、创新合作等四项原则,推进产业合作、金融合作、减贫合作、生态环保合作、人文交流合作、和平安全合作等六大工程,以及完善中非合作论坛这一重要平台。
适逢周恩来总理首次访非50周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60周年,李克强的非洲行突出了新时期中国对非政策的承前启后意义,增强了中非关系发展的价值基础。从“愈是人家困难的时候愈要去”到“一起哭过的人永远不忘”,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不间断地向非洲朋友证明着,中国的对非政策不只有利益,更有道义。
非洲则在与中国领导人的面对面交流中深刻体会着,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上,各支强大的域外力量中,究竟是谁才真心把非洲看作“希望大陆”,谁才真正对非洲平等相待并愿为推动非洲的可持续发展扎扎实实地做些事情。
中国领导人的对非外交在谦虚体贴和拉家常式的话语环境中进行,没有说教,没有强迫,没有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充分体现了“真”、“实”、“亲”、“诚”、“惠”、“容”,与西方在非洲的行为举止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已经在非积累起无可比拟的软实力。中非深受殖民侵略、外部染指的相似经历,对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与中国发展模式、援助模式对非洲的适用性一道,构成中国对非影响不断增长的力量源泉。
西方对中国与非洲关系的一次又一次高歌猛进紧张不已,一面相应调整自己的对非政策,加紧拉拢非洲国家,一面散布种种言论污蔑、抹黑中国对非政策,但这一切都不可能阻遏中非合作的洪流。如果他们对非洲的援助和投入能因“来自中国的竞争”而变得谦逊温和不附加政治条件,中国应乐见这种竞争意识。
李克强对非洲的成功访问将中国的“远端外交”提升到更高水准。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层高度重视对外战略的运筹,在深耕周边外交、积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同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经营“远端”,不断丰富着中国外交的层次和布局。这一变化反映了日益增长的国力和不断延展的利益边界。
非洲和拉美是中国外交的“远端”。他们与中国地理距离遥远,但心理距离很近。他们都与中国保持着传统友谊,曾帮助新中国在世界上获得立足之地。如今,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级的大国,发展水平走到非洲和拉美前头,中国从来不会忘记运用自己的实力和经验对这两个方向的国家进行回馈和帮扶。
习近平主席将于今年年中再赴拉美访问,这是外界领略中国“远端外交”风采的又一次机会。
与中国一样,非洲和拉美都是重要而广阔的新兴市场。他们都有着不断增强的地区聚合意识,也都在顺应时势变化进行着面向东方(亚太)的对外战略重心调整,是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和推进多极化进程不可或缺的伙伴和帮手。以经济合作为龙头,市场对接为主线,双方并肩推动世界经济与政治朝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人们很容易把新时期中国在非洲、拉美的外交进取解读为“抗衡美国”、“破解美国对华战略围堵”,这是一种狭窄的思路。中国是大国,在世界上有自己的利益和议程,一切部署围着美国转、被美国牵着走不会创造更为广阔的天地,却有可能把路走得越来越窄。
事实上,中美无论在遥远的非洲还是“美国的后院”拉美,都并不必然发生战略冲突,相反还存在一定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一个理想状态是中美开展协调,探索形成中美非、中美拉合作共赢的局面,尽管这在目前还只是理想。
作者:晓岸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