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9月5日电 题:大山园丁的坚守——记贵州黔西县乡村教师杨绍书
新华社记者李凡、潘德鑫
40余载,只为村里父老乡亲的一句嘱托,他将青春芳华献给了山里的娃娃。
4万余公里的崎岖山路上,他用肩背、用手抱,风里雨里护送
着孩子们的绝壁求学路。
课堂上是老师,放学后是“家长”……杨绍书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在三尺讲台上用汉语、苗语教书育人,为的就是让苗寨娃娃识字读书、走出贫困的大山。他就像悬崖上生命力顽强的缫丝花,坚韧、耐苦,在风雨中却依然美丽地绽放。
一句承诺:扎根“一个老师的学?!?/font>
新学期,记者来到贵州省黔西县第十小学,见到了58岁的杨绍书,他个子不高,身着褐色西装,脸上时常洋溢着暖暖的笑。
杨绍书在贵州省黔西县第十小学(9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凡 摄
“孩子们穿上了新校服、有了新朋友,学校有了智能教学设备,开学还建了新的足球场……”老杨感慨地说,从大山里来到新学校教书一年了,但时常觉得这就像做梦一样,“以前想都不敢想能有这么好的校园环境?!?/p>
杨绍书从小生活在黔西县瓦房村哈冲苗寨,这座仅十几户人家的寨子隐藏在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岸边的一处悬崖上。上有高耸的绝壁、下有奔流的河水,天然的地理屏障仿佛让这里与世隔绝。
老杨的家修在寨子最高处,是上世纪70年代搭建的一栋土墙房?!巴尥廾且荒晁募局挥幸涣剿?,经常挨饿受冻,当时家家户户都这样?!崩涎钏?,他是村里唯一读过初中的“文化人”,后来也因贫穷而辍学。
正当他为生计发愁时,1977年,当时的公社书记彭正祥找到他说,寨子里的娃娃到了读书年龄不会说汉语,外出上学也很困难,希望他能留下来当个老师。
老杨起初是犹豫的,一是想走出大山去闯闯外面的世界,二是怕自己水平有限不能担当这份重任。但想到娃娃们没人教书识字,一辈子走不出贫穷的大山,他心又软了下来。最后他郑重作出承诺:留下。
当年秋天,在公社支持下,老杨把家里十余平方米的堂屋腾出来,年仅16岁的他在自家屋里办起了“识字班”。
“几块木板拼好刷上墨汁就是黑板,课桌是家长们凑的长板凳……”他说,第一年收了9个学生,分成3个年级,一个年级上课,另外两个年级就背对讲台上自习。
这是“一个老师的学?!?,老杨既教语文、也教数学,还要用汉语和苗语互相翻译,给寨子里的娃娃们传授知识。
绝壁“护学”:“抱”娃走过的悬崖路能绕地球一圈
为了让更多娃娃读书,老杨的教学点在1987年搬到了隔壁的瓦岗二组,1996年,又并到离寨子4公里以外的华山小学。
从哈冲苗寨往外走,要先翻过寨子上面的悬崖,才能到达稍宽的土路。但这直线距离不到半公里的路上,荆棘丛生,崎岖无比。
老杨带着村民一刀一刀砍、一镐一镐凿、一脚一脚踩,开出来了一条小道。路上时常有松动的石头滑落,有时还有毒蛇、野蜂出没。
最危险的一段是要翻过“手扒岩”,石壁几乎和江面垂直,必须紧紧抠住山上的石缝或树根,如同攀岩一般?!把罾鲜ψ苁切⌒∫硪淼乇匙盼颐?、拉着我们?!?2岁的赵龙亿说。
“一整趟下来,要一两个小时,累得气喘吁吁?!崩涎钏?。就这样,年复一年,风雨无阻,老杨“抱”大了一茬又一茬的苗族娃娃,走过的悬崖路总里程能绕地球一圈。
“娃娃不受教育就没有未来?!惫迕缯迕褡樽槌ぱ钭庸笏?,他庆幸自己的儿子当年能有中学文化,才能有机会在外谋生。
40余年来,老杨教过的近400名苗族学生走出了大山,这是他最大的欣慰。
在贵州省黔西县第十小学,小学生向杨绍书问好(9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凡 摄
愿作春泥:“我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近几年,贵州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018年,哈冲苗寨15户村民陆续搬进了黔西县“锦绣花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寨子里6名适龄儿童就近入读黔西县第十小学,老杨也被该校特聘为苗汉双语辅导员。
“老杨多年来在大山里对教育的坚守,是老师们的榜样?!鼻飨氐谑⊙3ふ酝?,学校一年来增加了千余名学生,其中不少是苗族,但百余老师中却没有一人会苗语,“一些学生刚来时不愿多说话,老师和家长沟通也不太方便,老杨发挥了大作用?!?/p>
“我自己只有薄弱的知识和力量,但如果哪个娃娃需要我,都会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尽力去帮助他们?!崩涎钏?。
从安置小区到学校的路上,政府修建了一条一公里长的安全步道,杨绍书依然每天陪着孩子们结伴同行,宽敞的马路上,洒下一串串欢快的笑声。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