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5/vol.22
2013年12月2日上午10时30分许,在北京朝阳区香河园路与左家庄东街路口,一名东北口音女子在经过一个骑车老外旁边时突然摔倒,随即瘫软倒地不起。外国小伙下车急忙搀扶女子,却被女子一把揪住,自称被老外撞到腿部受伤无法行走,需要该老外负责。外国小伙大惊失色,却被女子死死拖住。在争执中女子行走正常无恙,并死命撕扯外国小伙,造成其衣服被撕烂。随后该女子死命抱住了男子所骑车不撒手。事故造成现场交通拥堵一个多小时,女子多次瘫软抽搐,坚称被外国小伙撞倒并让其负责,外国小伙被急哭。事发不久警方赶到现场,双方前往煤炭总医院。经医生检查、X光拍摄后诊断该女子并未受伤。女子随即再度瘫软大呼难受。最后在双方调解下,外国小伙不得不给付1800元“医药费”,女子方才作罢自行离开。
据目击者提供的一段现场视频显示,老外不断用流利的中文骂“你傻逼啊,我操你大爷”、“你骗人,你看我是外国人想讹我钱”等。
两位互不认识的目击者均称,昨日上午11时许,大妈从早市回来,在路口与骑摩托车的老外发生碰撞,老外当时骑一黑色无牌摩托,车上还带有一名女子。
经调查,一中年女子经过人行横道时,被一外籍男子驾驶摩托车撞倒。在现场处理过程中,倒地女子称身体不适,民警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其送往附近医院。经医院检查,该中年女子伤情轻微,双方在医院自行协商解决了赔偿事宜。
4日,误传大妈讹诈的“当事摄影师”,发表道歉信,向大妈及网友公开道歉。并表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大妈李女士表示,如果“老家人都看到了道歉信”,事件影响消除,她会原谅拍照者。
3日上午的消息仅有几张图片和片面解读,但马上被很多网民当成事实,并对“碰瓷”行为进行讨伐,这当然首先归因于“碰瓷”行为此前在中国多地发生,造成了中国社会的一种集体潜意识,一遇到事情这种潜意识就变成了下意识,下意识的结论显然不客观。而3日下午披露出的老外骂人情节,又挑起了一些人的民族主义情绪,觉得自己人受了老外欺负。而这些情绪大都源于网民的自我想象。
“碰瓷+老外”的组合强化了这则消息的关注度,其中不乏泛道德谴责、民粹主义情绪,但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网民对中国人的道德矮化几乎成了一种条件反射。
那些看了转帖就火冒三丈的评论者,也应学会不要这么简单粗暴。越是社交媒体上的活跃者,每天接受的信息越是超负荷。在这个海洋里,甄别哪个是珍珠,哪个是沙粒,可能还真不是肉眼就能一下子看穿的。
互联网与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撞上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腰,社会矛盾多发,国人公民意识觉醒,微博、微信等方便传播的社交工具成为了满足人们围观欲望、“吐槽”假恶丑、传递正能量的工具。如雨后春笋般的自媒体,可以从某种程度说明,这个社会,人们的表达欲——或是为了泄愤,或是为了表示感动——是多么强烈。
“碰瓷”行为被认为是中国人道德滑坡的证明。近年来中国舆论在道德问题上进行了颇为深刻的反思,但整体而言,中国的道德是否真的在滑坡很难查证。新闻媒体的报道在加剧公众的错觉,比如凸显数起个案,经“坏事传千里”的传播机制,在公众头脑中形成虚假表象。这一虚假表象产生连锁社会恶果:一是使施以援手的路人有了后顾之虑;二是让肇事者有了推卸责任的借口。
如今,新闻刚露出部分事实,甚至是“捏造”的事实,公众和舆论就迫不及待地登场,发表观点后却发现事实和自己所见相去甚远。尤其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舆论的参与者,往往在不明事实的时候夹杂着主观情绪,并迅速集结“共鸣者”成为舆论风暴。传播学上一个词汇叫“媒介素养”,是说人们对信息的选择、判断、理解以及生产传播的能力。在这个各色信息扑面而来的时代,你我都需好好修炼。